
近日,在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的乡间沃野,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翻耕修垄、翻土、平田、育秧,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阵阵泥土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田野间到处蓬勃生机。2021年,磨寨村村民姚烽返乡回家,投资5万元发展杂稻制种,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田地忙碌,一年除去人工、化肥、种子等成本,净赚了2万元。姚烽也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帅小伙变成了熟练掌握种田技术的新农人。磨寨村是思旸镇杂稻制种大村之一,在家种植水稻的农户年龄偏大,不懂技术,不会使用犁田机劳作,不仅费时还费力。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的姚烽看到了新商机,在发展承包水稻种植基础上,购买犁田机从事犁田工作,不仅可以靠帮农户们犁田增加收入,还可以提高整个村的生产效率。据姚烽介绍,一台犁田机犁一亩地需要70元或者80元不等,一天可以犁20亩田地,一年下来可净赚5万元。2022年,姚烽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计划购买一台新的犁田机,到市场问了个遍还是差几万元钱。思旸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下乡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跟他上门核实情况,一起分析投资与产出比。经过实地调查,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很支持儿子创业,希望他闯一闯独立成长起来。客户经理在符合放贷条件下,通过手机办贷平台为其办理3万元“便民快贷”。“太感谢信用社的支持,真是‘及时雨’,帮我渡过了难关。”姚烽握着客户经理的手激动地说。2023年,磨寨村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姚烽承包180亩的杂交水稻制种。种子、化肥、承包田地的补贴需要年底才能得到,平时的劳务费又不能拖欠,资金短缺依然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思旸信用社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向其发放了30万元“接力贷”,不仅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又降低了融资成本。下一步,岑巩农信联社持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始终坚守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贷时间。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沉农村,对接农户,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及时雨。通讯员 姚莎编辑 姚瑶二审 李昌焯三审 张超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